墨家  

 

墨家

主兼愛、平等,崇尚簡節制約的生活態度;有鬼神。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爲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爲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
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钜)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戰國後期,墨學的影響一度甚至在孔學之上。墨家同時被視為中國最早的民間結社組織

 

 墨子生平
  墨翟(約周定王初468公元前-周安王中376公元前),人稱墨子,祖先為宋國人,後長期居魯,戰國初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關於墨子的生平,司馬遷史記沒有給墨子立傳,僅在孟子荀卿傳後,作一極簡略的記載,說是「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尚幸墨子事蹟及其言論,自秦漢以來,散見於諸書的記,據說,如新序、尸子、晏子春秋、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子、戰國策、渚宮舊事、神仙傳等,都有較詳細的記載。

  史載,墨子出身於平民,亦當過造車工匠,又曾向史角學習郊廟之禮。因不滿儒學禮義煩瑣,另立學說,收徒講學,成為儒家學派的主要反對者。

  為了實踐其政治主張,他身體力行,率徒奔波於宋、衛、楚、齊、魯、魏等國,制止了多次戰爭,如呂氏春秋愛類篇有載「公輪般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荊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將攻宋,信有之乎?』王曰:『然』墨子曰:『必得宋乃攻之乎?必其不得宋,且不義,猶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且有不義則曷為攻之?』墨子曰:『甚善,臣以宋必不可得,』王曰:『公輪般天下之巧工也,已為攻宋之械矣。』墨子曰:『請令公輪般試攻之,臣試守之。』於是公輪般設攻宋之械,墨子設守宋之備,公輪般九攻之,墨子九郤之不能入,故荊輟不攻宋,墨子能以術禦荊,免宋之難者,此之謂也。」。此為墨子一生最得意之事蹟,各書記載略同,雖不免有多少誇張,但墨子能「以術禦荊,免宋之難者」,郤是值得後人敬仰的。

 

 

墨子的影響
     墨子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從宗法奴隸制下解放出來的小生產者階層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

墨家學說

  有關墨家的記載,孟子一書曾提到:「天下之言,不歸于楊,則歸于墨。」韓非子則更明確地肯定墨家的地位,他說:「世之顯學,儒、墨也。」由此可見,墨子的學說在當時非常受到重視,是很有地位的學派。《墨子》一書,今存五十三篇,多為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述的墨子言行。墨子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的十大主張

倫理觀
  他以兼愛為根本,所謂的兼愛是指沒有等級差別的愛,也就是愛人如己的博愛精神。故墨子認為人們要互相親愛和有利,愛無差等,不偏富貴,不避貧賤,天下同義,則不會有不考慈、盜賊、侵奪等事。但人有是否能做到兼愛呢?墨子認為若你能愛別人,別人也自然會愛你,只是在上者不能行,故在下者也不去實行了。故只要人肯去做,就一定能做到。兼愛之道惟於他人有利,且於行兼愛之道者亦有利,「不惟利他,且也利自」墨子《兼愛篇》純就功利證兼愛之必要。

政冶觀
  墨家之政冶觀,見於《墨子》書中《尚同》諸篇。

  尚賢
  兼愛在政治上就要尚賢,由賢者任官,「有力者功於助人,有財者勉以人,有道者勸以教人」,意思就是選賢與能,只要是賢能的人,不問他的出身背景,都可推舉為官。且「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顢頇腐敗的大臣,應該迅速斥退「不黨父兄,不偏富貴,不嬖產色」甚至天子也應由賢者擔任。向「天下大利」目標邁進。

  尚同
  又主尚同,墨子認為「天子有善,天能賞之,天子有過,天能罰之」,故天子就是上天的代表,「天志」就是至善之道,所以要上同於天。而在天子身上,人民可看到上天的意向。然天子上同於天,君亦上,同於天子,家長上同於君,個人上同於家長,在下者皆同於上,而在上者又惟以兼相愛交相利為令,如此則天下之人必皆兼相愛交相利,天下是非善惡的標準一致,社會就不會動亂了。

  墨子雖人皆須從「天志」,然依「尚同」,何以要有家?然因墨子認為國可統一全國人之不同的意見,這因人們意見太多,易成混亂,「天子總天下議以尚國於天」,這就是「尚國」。而另一方面,又含有平等之意,以為官無常貴,民無常賤,以尚同於天的意志。賢者要努力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非攻
  以非攻為論,因人既能兼愛則能非攻,墨子最恨「虧人自利」「虧國以自利」的霸主,因他認為這是不義的。而且戰爭必會做成天下全人的損失「仍非政道」,亦是人類的悲劇。因為每發生一次戰爭,就不知要毀壞多少財產,犧牲多少性命,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故他提倡非攻之說,且要反對違背兼愛原則的戰爭。故凡有以強凌弱、大欺少之諸侯和豪族,必反之;而對於老弱者,則必以救,「死所不辭也」。

  墨子不是空口說白話的人,他說得到也做得到。一提出「兼愛非攻」的主張,馬上採取行動,並且付諸實現。當時最有名的工程師公輸般,替楚國製作一種攻城的雲梯,準備侵略宋國。墨子為了阻止這場戰爭,特地由魯國走了十天十夜的路程,趕到楚國的首都,規勸楚王放棄侵略的計畫,並且當場與公輸般作攻守的演習。墨子解下衣帶,圍成四方形,當作城牆,進行防守。公輸般發動九次的攻擊,都被墨子輕而易舉地化解。公輸般已經技窮,墨子卻還是從容不迫。最後,公輸般悻悻地說:「我知道怎樣對付你,但是暫時不說出來。」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要怎樣對付我,暫時我也不講出來。」坐在一旁的楚王感到十分疑惑,便問墨子究意是怎麼一回事?墨子才說:「公輸般的意思,是要把我殺掉;如此,你們就可以輕易地滅掉宋國。其實,我來楚國之前,已經派遣禽滑釐率領三百名弟子,拿著防禦工具,到宋國去等候你們了。現在縱使把我殺掉,又有什麼用呢?」楚王聽完之後,只好無可奈何地說:「好吧!我不攻打宋國了。」從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知道,墨子為了排難解紛,消弭戰爭的發生,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也在所不惜。

宇宙觀
  兼愛的理論根據是天志和明鬼:

         天志
  以「天志」而論,天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的,墨子謂「天兼天下而愛之」,從而說明天對人皆一視仁,故人也應依「天志」而兼愛。而墨子亦言「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可見墨子所言之天是有感情的,是知性的;


         明鬼
  從「明鬼」而論之,力言要相信鬼神,因為鬼神能幫助天賞善懲惡。這是因為墨子欲以鬼神之說以救亂世。


宇宙觀同時又言「非命」,反對儒家的天命說,並針對人「執有命」,「怠惰」而發,認為壽夭、貧富、安危、治亂都是由力決定的,人們要以強和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境遇。

經濟觀
  而對經濟生活上,他主張「節用」,「節葬」,「非樂」,

  節葬
  墨子提倡刻苦樸素的生活,墨子是一位熱心救世的人道主義者,生平最敬佩夏禹,以夏禹勤勞刻苦、服務人群的精神,為自己立身處事效法的典範,故反對花費無謂的金錢在生養死葬方面。節葬是對民俗的看法,墨子反對儒家久喪厚葬的做法,認為與其浪費龐大的資源在死人的身上,倒不如用來濟助貧窮的活人。且墨子倡兼愛,視人之親為己親,故不該有禮,故此安葬要節省,「衣三領足以覆惡,棺三寸足以朽骸,掘穴深不通於泉,氣不發洩則止」。

  節用
  而從節葬發之,則其用意亦在節用,墨生活極為清苦,且以自苦為極。其源為因墨子既不能為人給富足生活,便以身作則,過苦之生活。且天下人人劫掠資源,揮霍無度,是致亂的根源,只有節約使用有限的物資,力求簡樸的生活,才能民生樂利。墨子倡節用,其意為反對勞民厚斂,主張諸侯節省財用,使民財足而不勞。

  非樂
  且墨子又以節葬節用來非禮非樂;非樂是墨子對休閒的看法,墨子是一位功利主義者,一切都是以利為出發點,凡是聲色之美,口體之慾,都會勞民傷財,對天下不利,所以反對音樂。墨子亦反對統治者繁飾禮樂、奢侈享樂的生活,因此皆為勞民傷財的,且也害天下之大利,故主非禮非樂。

其他
  在認識論上,墨子提出三表法,強調認識來源於客觀感覺的經驗,事物的存在必須以人們的眼耳感知為標準。對個人來說,強必富,不強必貧;強必飽,不強必飢。對國家來說,強必治,不強必亂;強必寧,不強必危。

  墨子又是機械巧匠,利用機械實行理想,重視生產知識。更反對保守,主張創造新事物。

 

 

前期墨家的影響及主張
     前期墨家在戰國初即有很大影響,與儒家並稱顯學當時有「不入於儒,即入於墨」之說。先秦時期墨兩家曾是分庭抗禮。它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兼愛為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以尚賢、尚同、節用、節葬作為治國方法。它還反對當時的兼併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它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方法 ,主張“聞之見之”、“取實與名”。它提出三表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

 

後期墨家的影響及主張
     後期墨家的傳承情況不詳,有分為兩派或三派之說。它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面成就頗豐。後期墨家除肯定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外,也承認理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對前期墨家的經驗主義傾向有所克服。它還對“故”、“理”、“類”等古代邏輯的基本範疇作了明確的定義,區分了“達”、“類”、“私”等3類概念,對判斷、推理的形式也進行了研究,在中國古代邏輯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墨家的主要思想匯集在《墨子》一書中,其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6篇又稱《墨辯》,一般認為是後期墨家所作。

 

科學精神

墨家邏輯是墨家學派中的一種邏輯,主要以三物論為代表,三物分別為。《墨辯》是講解墨家邏輯的主要著作。

近代有大量學者鑽研《墨經》,發現《墨經》幾乎涵蓋了哲學、邏輯學、心理學、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自然科學等多個學科內容。胡適說:「墨家論知識,注重經驗,注重推論,看《墨辯》中論光學和力學的諸條,可見墨學者真能做許多實地實驗。這正是科學的精神,是墨學的貢獻」。墨家把推理稱為「說」,《經上》曰:「說,所以明也」;《經下》云:「在諸其所然未然者,說在於是推之」。《小取》中還提到「或、假、效、辟、侔、援、推」七種推理形式。墨子常批評儒者答非所問,墨子問儒者,「何以為樂」,答曰:「樂以為樂也」。墨子批評道:「今我問曰:何故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為男女之別也。則子告我為室之故矣。今我問曰:何故為樂?曰:樂以為樂也。是猶曰:何故為室?曰:室以為室也。」。

墨子還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是當代諸子所望塵莫及。《墨經》中提出了「端」、「尺」、「區」、「穴」等概念,大致相當於近代幾何學上的點、線、面、體。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在當時就知道了光的直線傳播。墨家的科學成就被中外眾多學者稱讚

 

arrow
arrow

    天海 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